深耕乡土美育,践行教育初心——定西寒水学校的教育家精神实践
定西市安定区寒水学校位于定西市安定区团结镇寒水村寺川社,地处于交通不便的偏远乡村,是一所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乡村学校。学校始建于1946年,历经70多年的发展,于2002年9月迁至现址。学校现有6个教学班,24名学生,6名本科教师。学校硬件设施完善,设有实验仪器室、心理辅导室、卫生保健室、微机室等功能室,配备6间一体机教室,为美育实践奠定了基础。
一、美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:教育家精神的乡土践行
2024年,新教育实验宛如一束穿透黑暗的耀眼光芒,照亮了寒水学校的教育之路。全体教师心怀“至诚报国”的教育理想,扎根乡土,以美育为突破口,结合新教育十大行动,积极探索乡村教育新模式,开发绘本制作、装置艺术、文创产品等校本课程,将“启智润心、因材施教、知行合一”的教育家精神融入实践。
(一)绘本制作:启智润心,汲取乡土养分
课程源于家乡文化深度挖掘。教师引导学生在乡土中寻找根魂,学生收集传说故事,用画笔描绘山水民风。教师因材施教,指导构图色彩。《热土地上的历史记忆》、《大营梁隧道》等油印绘本,以孩子视角讲述家乡变迁,在创作中启智润心,成为教育家精神“落地生根”的证明。
(二)装置艺术:知行合一,巧手创美
课程利用自然与废旧材料。学生收集树枝、石头、塑料瓶等,创意组合成树屋、动物造型等艺术品。在动手实践中知行合一,孩子们体验创造乐趣,理解变废为宝,培养环保意识与审美能力,作品美化校园,成为文化载体。
(三)文创产品:服务乡土,连接社会
课程延伸至文化传播。师生融合家乡元素与现代设计,制作书签、丝巾等特色产品。学生深入了解文化,巧妙融入设计。这不仅是美育,更是引导学生用所学服务家乡,培养社会责任与文化自信,体现“为家乡育才”。
(四)绘画作品:描绘梦想,滋养心灵
绘画是表达内心与乡情的重要方式。如《家乡的四季》系列,描绘田野、溪流、果园、雪景,充满童真与梦想,是“润心”教育的直观成果。
二、美育课程的成效与影响:精神在沃土开花结果
寒水学校的美育课程实施以来,取得了显著的成效。孩子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,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也不断增强。美育课程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,还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新的契机,是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、落实“全面发展”的体现。
(一)学生成长:全面发展的生动诠释
孩子们在艺术熏陶中蜕变,从羞涩走向自信开朗。想象力、创造力、表达能力显著提升。参加定西市美术馆画展反响热烈,作品被认可极大提升了自信与成就感。这种源自内心的成长,正是“启智润心”的最佳诠释。
(二)教师成长:践行路上的升华
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推动教师探索适合乡村的教学方法,提升专业素养。与学生共同创作,深化了对“因材施教”、“知行合一”的理解,将教育家精神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。
(三)社会关注:精神感召的共鸣
学校扎根乡村、用美育践行精神的故事感动社会。学生作品在美术馆展出广受好评,不仅展现创造力与乡土文化魅力,更彰显了乡村教师“心有大我、至诚报国”的坚守。
三、乡村教育的未来:践行精神,照亮前路
寒水教师始终秉持教育家精神,用爱守护留守儿童。曾经泥泞的上学路变得平坦,象征着乡村教育条件的改善与乡村振兴的支撑。
学校将继续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,深耕美育,依托新教育实验,提升学生综合素养,书写乡村教育新篇章。相信通过对教育家精神的忠实践行和美育的滋养,乡村教育必将孕育新希望,为培养民族复兴时代新人贡献坚实力量。